This blog was created and for use by the Kepong CSCQ Practitioners as a virtual community centre. Comments concerning the Kepong Station can be posted here. Notices of whatever nature concerning Kepong Station will also be posted here as well. Your participation and feedback are welcome. Let us together strive for improvements of health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Thursday, March 13, 2008

今日推荐之文章
从“九次”初探动功(发表者: 小平的BLOG)


(此文转载自小平的BLOG。谢谢。)

去年腊月看书《中国鹤翔庄气功》时,无意间发现书中“意带形动,气随意行,意、气、形统一”出现了很多次。正月接着又看了一遍,专门留心了这个问题,仔细一数,呵!赵老师在不同的篇章中反复“九次”写到了这一原则性,足见其之重要。从而引发了对练功的思考。

练功在于松和静。要入静,必须先放松,《混元养生法》中老师讲:“松是静的基础,静是松的结果”。多年前在气功杂志上看到一句“入静后才能放松”,当时我就觉得是放松后才容易静,应该是先松而后静,不过他说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放松后才能入静,入静后更松……,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放松,首先要松心(精神放松),只有松心,才能松身。把心放松到(静的)只剩下“意带形动,气随意行,意、气、形统一”,把身体从上到下的每个关节、组织细胞用意念放松,松到不垮下去为限度。这样放松之后能够最大限度的有利于真气的运行,使全身的血液循环处于最佳状态(练功的人和不练功的人,平日里把心、身放松,心情愉快,心胸开阔,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法,也是一种简单的练功,且在工作或日常生活的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能量)。

放松、入静,非刻意的去放松和入静,刻意放松反而不能放松;而是应自然放松,心态清静无为便会自然的放松,自然放松,松静自然。

不仅把心、身放松,而且意念也放松,无为练功,不追求气感、功效和感觉,顺应自然,对意念似守非守,若有若无,这样真气便会自然畅行,练功进入自然状态;而若使劲意守,反使心、身不能放松,意念容易阻滞不行,甚至出现弊端。

不仅在练功之前放松、入静,而且,松静要始终贯穿于整个练功过程。动功的编排是一松一紧交替进行,这样可以起到有目的的疏通局部和全身经络的作用(同时还起到开穴位、补充真气和气冲病灶等作用),在此过程中放松还包括:在局部 “绷紧”的时候,其它地方仍是保持松而不懈的状态,在全身都绷紧的时候(比如“观天”)和整个练功过程中,心始终是松、静的。

老师在答“练功怎样入静”时说:“气功锻炼主要是松与静,特别是入静,鹤功的五节动功,是动中求静,意带形动,气随意行,意、气、形统一,也就是让练功者在动中达到精神集中,不要胡思乱想,不能有杂念。否则练功就不能入静。所以,首先要求意、气、形统一,这是由浅入深的入静方法。”

松静自然,心态自然恬淡虚无(相对),意带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开始练功时是用力去作动作的,随着练功,发现脑子里一想这个动作,就会很自然的作出来,无需用力,或很少用力,特别是在作《开智明目功》时,老师喊的口令比动功还慢,这种感觉更为贴切。原来这便是书上老师反复强调的意带形动。),气随意行,意、气、形统一,而使练功更加松静自然,心态(逐渐)恬淡虚无,使人进入一种自然的练功状态,自然的符合圆、远、软、连、缓、乐的要求,而逐渐进入不同层次的美妙境界。

老师最多次的强调,且已明确说明“意带形动,气随意行,意、气、形统一”是练动功的原则。练了那么长时间,才明白了这便是练动功的法门所在!老师的书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要反复好好认真仔细的领会老师的著作啊。

文中如有不当之处,真诚希望各位老师及时批评指正,以避免误己误人。小平致谢!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