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之文章
雏议干扰入静的障碍基因和排除途径
(作者:周继久)
(此文转载自鹤翔万里,谢谢。)
鹤翔庄气功自1980年问世以来,已历经了十多年风风雨雨的洗礼和考验.犹如一株破士而出向的幼苗,迄今已成长为根深叶茂、苍劲挺拔的参天大树。说她已桃李满天下并非过誉。君不见鹤功的种子不但撤遍了神州大地,开花结果,并远涉重洋开始在五大洲扎根落户了。
笔者颇为鹤功的“得气快、治病健身效果好”的神奇功效而折服和惊叹,更为能成为这浩荡队伍中的一员而欢欣和自豪。做为一名学徒,在人材济济的鹤功殿堂上决不敢斗胆在前辈面前侈谈什么“经验”。成此文的原因是.拙作“鹤翔庄气功是怎样在千山脚下扎根落户的”一文在‘神州气功’1991年第三期发表后,没成想到引起许多功友的关注和兴趣,连续不断地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所提的问题几乎同出一辙,那就是做功时怎样排除影响入静的心理障碍与环境干扰?面对这些问题我汗颜了,因为我本身还在学步,还没有很好领悟尊师的教诲,出于无奈。抱着了却“还债”的心愿,把学步中的体会述诸于后,意在相互切磋。
一、如何抵御名利的诱惑,做到知足常乐?
人生在世哪个没有对名的追求,哪个没有对利的向往,否则怎么能冠称高级动物的头衔?但值得探讨的是应该追什么样的名,逐什么样的利。对于炼功者,这一问题就更为至关重要,如划不清界限,用赵金香老师话说“乃炼功之第一大忌”。争议其实从人类有私有财产那天起就开始了.而且观点一直是泾渭分明。一言以蔽之,其焦点就是为了“小我”还是为了“大我”?
持“小我”者奉行“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人生哲学,把“名”和“利”视为连体的孪生关系,即高官才能厚禄,名显方可位尊,有钱可以买权,有权也就有了钱。于是“利”放成了核心,把人生在世看做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的一个周而复始的旋转舞台。并美其名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谓“道”说穿了也不过是由占有欲所支配的巧取豪夺的一种手段而已。巧取也好,豪夺也罢,总归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从解放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到改革开放以后冒出来的倪献策、管志诚,其地位之显赫、生活条件之优越是常人所望尘莫及的,按理说应安分守己了吧?否!因为他们共患一种敛财成癖的通病,最后又有哪个逃脱了殉葬于名利这一可悲的命运呢?
五十年代我曾读过—篇报道,说的是美国有—位“葛朗台”式的富翁,在身患不治之症后弥留之际,将价值连城的家产做为许愿条件:谁能把他的生命延续,哪怕是 —年半载,谁将是他家产的合法继承人,自己甘愿做个一贫如洗的平民……。三十多年过去了,可这位可怜的富翁濒死恋生的影像却一直萦绕于我的脑际,我总想,对视财如命者恐怕到生命的最后关头也弄不明白人生、金钱与权利的真正价值。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多次参加殡仪活动,每每看到—位位仪态安详的故者,转瞬间化为缕缕青烟,一捧白骨时,我都产生—种难以名状的悲哀。人生几何?赤条条地来又—丝不挂地走,何必在短促的人生旅途中为了名和利乌眼鸡似的争斗得不亦乐乎呢?有口气儿能你的、我的,等腿一蹬连老婆孩子都不知其主,难道还不值得使我们从中品味出点什么吗?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只有知足才能无欲、无私、无忧、无虑。但要做到知足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心不足,蛇吞象”,纵观古今那些为名利铤而走险者,病根就在于他的“不足”,不足使他贪得无厌,不足使他欲壑难平,不足使他以身试法。不碰个头破血流、身败名裂是难以收敛的。
持“大我”者对名利的看法与之则有天壤之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赖以生存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他想的却是天下寒士,可见这是何等的胸怀与气魄,公与私又是何等的鲜明。
闻一多八口之家住简陋农舍,却认为自己生活得很富有很充实,视“富贵于我如浮云”,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认为“每一件财产都是一块绊脚石”,并责令后人在他死后,除了他的社会思想科学思想之外一律埋掉,从中可以洞察这位科学巨人对人生在世意义的理解与追求。
抗金英雄岳飞,在秦桧以“莫顼有”的罪名谋害他以后.抄其家仅有九吊钱,使抄家者瞠目结舌。后人在河南汤阴岳飞庙撰联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所以能把“不爱钱”做为第—功名来评价这位民族英雄,说明了能解脱名利桎梏者在人们心目中所占的位置。
对于炼功者来说能摆脱名利思想的诱惑就更有其特殊意义。赵金香老师在中国自在气功《修养篇》中告诫我们,名利思想为炼功之大敌,名利熏心的人炼功,是不可能走上正道、得出正果的,充其量也只能归入左道旁门,蝇营狗苟而巳。他又引用《无字真经养真篇)中的话说“学道未得者,皆妄念之不绝.有以障之也。妄念之不绝者,皆名利之难忘,有以牵之也,苟欲绝妄念,必先把名利照破而后可。”同时认为“名利杀人,甚于戈矛。何也?戈矛杀人,人之避之;名利杀人,死而不悔。”
可见,有志炼功的人必须不断强化自我功德修养,时刻摒弃患得患失的非份之想,所作所为无愧于已无愧于人。“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是排妄念、抗干扰,达到入静的首要条件。
二、如何克制情绪异常,保持平和的心态?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人人皆有,是受外界环境刺激所引起心理状态的反映。正常限度内的心理反映是人之常情,逾越了限度则成了心病。如暴躁、愤怒、忧虑、恐怖甚至妄想、骄慢、忌妒、贪欲等者都视为这一范畴。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不满及超出客观实际的苛求、妄念等所产生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起消极作用的激情。人人皆知气大伤身,还不一定了解凡过激的思想情绪均可伤身甚至猝死身亡这—道理。历史上诸如此种例证举不胜举。三国时有诸葛亮气死周瑜、骂死王朗的典故,南宋又有笑死牛皋、气死金兀术的记载。至于“十年动乱”中因超出极限的情绪刺激,促成溢然离世的“走资派”又何止万千。《内经》认为情绪失常可以使脏腑功能紊乱,血气运行失常。不同的失常情绪伤及不同的脏器,即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生活在这个矛盾纵横交错的世界上,要想事事顺心、处处如意是办不到的。特别是步入中老年之后,哪个人肩上没有重荷,哪个家庭没有“难唱曲”?尤其是个病人,他的经济负担、精神负担相对来说比常人重,因此他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常人要差。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人之所以产生超常情绪是与—个人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相联系的,是受生理状态、外界触激与认识过程等三种因素制约的。于是也就找到了如何磨炼性格、改变秉性的一条途径。因此正确掌握、运用制约因素,使一时产生的消极激情转化为积极激情乃是学功者所应该致力的目标。
(一)学会消极激精产生前的降温处理
人不是在真空中生活,因此,遇不到矛盾的设想是不符合实际的。遇到矛盾受到刺激,情绪毫无波动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学会消极激情产生前的降温处理,旨在防患于未然。
任何人都有消极激情产生后的悔恨心理。因为这种情绪产生时,感情代替了理智,不是言语过激就是行动失去了分寸,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都是“消火”之后所未预料到的,大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慨。因此一旦出现消极激情产生的预兆,要迫使自己冷静下来,扪心自责;赵老师在《修养篇》中是怎么讲的?怎能明知故犯、重蹈复辙呢?对谁是谁非暂时不要纠缠不休,抱着宠辱不惊的态度立即离开现场,待风平浪静之后心平气和地去解决。
对非原则问题要以“难得糊涂”为亲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应去计较。“终身让路,不失尺寸”这句古训中包含着深邃的辩证关系,虽忍了让了不但分毫不丢却收益无穷,这其中的奥妙只要实践就有体会。
对原则问题也不要感情用事,应该明白在当今社会,判定问题的是非曲直、解决问题的效率都不是与激情的程度成正比的。恰恰相反,弄不好倒适得其反了。
当然,我绝无意引导学功者当个“两耳不闻国家事,一心只修鹤翔庄”的局外人。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该洒热血的时候要毫不吝惜,该献出宝贵生命的时候应该义不容辞。
(二)学会消极激情出现后的情绪转移
人之所以产生消极激情,从生理角度看是大脑皮层兴奋灶集中在某个中枢神经上之故,于是人的思想也就集中在某—件事情上了,促使钻“牛角尖”难以自拔。
人的行为和意识有时是相悖的,特别是在事与愿违的前提下就更易于出现这种表里不一的矛盾,这时候人的潜意识在发挥作用。基于这种原因,—旦出现消极激情应强化这种潜意识,用理智控制感情,冷静地回顾以往的教训,抱着亡羊补牢的决心,立即“拢闸”离开现场。由于回避了引起冲动的问题焦点,情绪中枢区兴奋灶也就随之减弱,消极的激情也就随之迁移了。这样就避免了不撞南墙不回头、悔之晚矣的结局。
(三)加强功德修养,培养美好情操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一个人言行上的“沸”源于他思想上的“薪”。若想彻底杜绝消极情绪的产生,只有从加强自身功德修养这—根本问题入手。
“君子坦荡掳,小人常戚戚”。所以能“坦荡荡”是因为心中无私、无邪、无畏所致;所以能“常戚戚”是因为心中有欲、有愧、有鬼之故。高尚的功德并非是先天就有,而是后天修炼、造就的结果。这正如一座精美、无瑕的玉雕,是靠雕者用心血和意志—锤一凿去芜存精、去伪存真的结果一样。
加强功德修养必须着眼于日常生活里的细微之处,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经常自省、培养爱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自已身体力行才能保持与家庭、单位以及社会同步运行。这是确保你能生活在和睦友好氛围中的客观条件。也是炼功时心中无干扰、无杂念达到入静的重要前提。
克制情绪异常,保持平和心态,平素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业余生活情趣,增加生活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彻底改变中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之后)“饱—倒”的恶劣生活习惯。这种恶习不但有碍予身心健康,也是产生心烦意乱、无由生闲气的重要原因之一。“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这句谚语是有其道理的。因此,闲暇时应多做户外活动,如散步、园艺、垂钓、特艺、观光等都有助予身心健康,既消除了工作与生活所带来的劳顿。又扩大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三、如何排除来自环境的干扰,再创“无扰”境界?
按气功科学的分类,鹤翔庄气功属于生命科学的养生功范畴。它的动功是外动内静,它的静功是外静内动,其共同特点均要求—个“静”字。因此入静是炼功的先决条件,只有入静才能精神集中,排除杂念,达到意、气、形统一的目的。
难于入静的原因除上述来自炼功者的心理因索之外,还有很重要—点就是环境与场地的选择。理想的环境与场地不但能使炼功者“取山川之灵气,啖日月之精华”,同时并吸纳了炼功者自身所持除的病气、废气,避免了因人畜、车辆流动所发出噪音的干扰。中医理论认为,毫无思想准备的外界刺激,使人非惊即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对炼功人来说轻者有损于内脏,重者可导致出偏。
但是,在人口趋于爆炸的当今世界,特别是在喧嚣沸腾的现代城市里要找到一块凊静无扰的炼功场地谈何容易?就是在公园幽深之隅恐怕也难绝于成对成双缠绵绯侧的男男女女。
既然炼功者没有选择环境的余地,也只有研究炼功者如何去适应环境了。绝不能背着担惊受怕的思想包袱去炼功,更不能为此而因噎废食——放弃气功的修炼。很多事例表明,人是完全可以靠意志的锻炼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的。
毛泽东少年时代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偏偏到车水马龙的城门下读书,用他的话说这叫“闹中求静’。他以后所以有大敌当前指挥若定“敌军禺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度,与他少年时代所锤炼的意志不能不说有直接关系。
业已选用了场地不要朝秦暮楚地见异思迁,因为炼功者与场地之间也有个相互熟悉、相互适应的过程。随着时间推移.你会逐渐了解并掌握场地内外的活动规律的,比如几时谁来炼拳谁来吊嗓,几时谁来训鸟,谁来遛狗等。心中有了数,也就做到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从根本上排除了突如其来的惊恐困扰。再说人都是通情达理的,一旦这些“常客”知道你需要“静”的时候,他们也就会自知之明力所能及地互不干扰了。
另外,炼功时心里应该确立一个坦然自若、无惧无畏这—信念。因为平日与世无争,没有冤家对头,谁来害你命?除一身炼功服之外,两囊如洗,谁又来谋你财?这些问题想透了,心里也就坦然了,惊恐的内在因素也就随之杳然了。
鹤功提倡户外修炼。这就又出现了一个如何防止与抵御风、寒、暑、湿、燥、热等“六淫”侵袭的问题。“六淫”在超越人体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导致疾病。所谓承受能力,除生理因素外也包含着心理因素。
人人皆知,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人体受到惊恐之后往往是汗毛倒竖,贯穿中枢神经的脊背冷汗淋漓;过于激动又往往面红耳赤通体燥热。可见感觉上的“凉”与 “热”都是有心理成分在内的,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就是这个道理。从生理功能上来看,人体本身就是—部空调机,它的八万四千个汗毛孔具有冷闭热开的作用。因此只要注意节气变化,适时掌握“春捂秋冻”这一加减衣服的学问,不任性贪凉图热,加之认真炼功,不断增强各器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是完全可以避免“六淫”侵袭的。内经所云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这个道理。
四、如何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做到不断超越自我?
急功近利——是新学气功者普遍存在的另一种心理障碍。有病者炼个把月就想康复,体弱者学十天半月便渴求体健,否则不是对鹤功产生异议,就是动摇了对鹤功的信念。俗话说“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试问刚刚跨进鹤功大门,连功理功法都没悟透,怎么能就要求立竿见影呢?可以断然地说世界上还没有这种神功奇术。
毫不讳言,鹤翔庄气功以它的得气快、治病健身效果好称著于世,但从愿望到目的总得有个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是学功者“悟”的过程,康复与体健都是与悟性高低成正比的,而不是与你心情急迫的程度成正比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修行二字,我理解应该包含两层意思,—是“悟”,即悟出功理功法的精髓和真谛;二是“顺”,顺乎自然。不急不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此急功近利的思想障碍如不从根底上清除,不但欲速则不达,甚至会步入歧途。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深邃的内含就是告诉我们炼功要顺天地之自然,顺道之自然,乃可得大道。要去病.并不执意于去病,要体健并不执意于体健,过予执着却事与愿违了。只有将追求的目标置之度外,豁达坦荡、光明磊落、顺其自然,与天地同运转,与日月同呼吸,其心血所换取的甘甜却偏偏会不期而至。
因此可以说执着于康复恰恰是康复的最大障碍,执着于体健倒恰恰是体健的最大阻力,这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中的奥妙只有学功的朋友在实践中靠自己去领悟了。
“解铃还得系铃人”,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诸种障碍基因皆源于“自我”。因此其排除的唯—途径也只能是通过自我来完成,确切地说学功的过程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大凡人都有—种“老鸹落猪身上”的通病。评价别人比较客观准确,衡量自己容易扬“长”避“短”。其问题的实质均在于头脑中的“私”字做崇,对别人忌贤妒能,对自己虚荣自救。它的要害是既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又不能正视自己的短处,是学功途中的一只“拦路虎”,不排除它贻害无穷。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大哉夫予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门徒子路尚且能有如此高风亮节,二十世纪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抱残守缺养痈于患呢?“知耻而后勇”,这就是说只有在承认自己身上存在缺点的前提下,才能产生克服它的勇气和动力。其成效如何,是反应—个人能否超越自我的 —个重要标志。
鹤功的宗旨是性命双修,而修性又是修命的前提和基础,“皮之不存,其毛焉附?”也就是说只有高深的功德才能修炼出高深的功夫。这正如参天大树必植根于厚土沃壤,瘠薄的丘 只配生长荆棘杂草是—个道理。
最后,请刚涉步于鹤翔庄气功的朋友们牢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古训,牢记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一真理。有一分耕耘,必然会有—分收获!
(注)管志诚:首都钢铁公司下属北钢公司党委书记,因受贿罪、贪污罪,1991年7月8日被判处死刑。(摘自《党员特刊》1991年第9期)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